商品結構是零售企業根據市場定位和顧客需求,對經營商品進行分類組合并確定各類別比重的系統性管理框架。其核心在于通過優化商品組合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和經濟效益最大化。具體可從四方面:
基本定義
商品結構由商品廣度(品類數量)和深度(單品類品種數)共同構成,反映企業商品組合的豐富程度。例如,化妝品類(廣度)下包含不同品牌、規格、花色的具體產品(深度)。
核心構成要素
主力商品 :滿足核心需求、占據銷售主力的商品;
輔助商品 :補充主力商品、提升客單價的關聯商品;
關聯商品 :通過功能或場景關聯的主輔商品組合。
關鍵管理指標
包括大/中/小分類描述、品項數、品牌數、最小規格包裝、價格帶、陳列規格等,需明確各采購部門的分類標準。
優化目標
通過“大量銷售有限品種”策略,合理配置資金、場地等資源,提升銷售效率和經濟效益。例如,沃爾瑪等大型零售企業通過精選商品結構實現高周轉率。
與產品概念的區別
商品側重商業交易屬性(需求導向),而產品更強調生產屬性(功能導向)。商品結構是商品在零售場景中的組合方式。
商品結構是動態調整商品組合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過程,需結合企業戰略和消費者行為持續優化。
核心差異在于它并非一個單純的購物場所,而是圍繞“吃”構建了一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“生鮮食品超市+餐飲+物流”的復合型解決方案。
盒馬鮮生門店商品結構分類表
分類表按“大類 -> 中類 -> 小類/品類”劃分,并會標注出核心品類。
1. 生鮮事業部 (Fresh)
1.1 水果 (Fruits) 進口水果、國產精品水果、應季水果、果切/果盤 /核心引流品類。強調“產地直采”、“日日鮮”,注重品質和新鮮度。
1.2 蔬菜 (Vegetables)
葉菜、根莖類、瓜果類、調味菜、有機蔬菜、凈菜/沙拉菜 /核心引流品類大力推廣“日日鮮”系列(包裝上印有星期幾),減少庫存和損耗。
1.3 海鮮水產 (Seafood)
活鮮(波士頓龍蝦、面包蟹、帝王蟹等)、冰鮮魚、冷凍水產、半成品海鮮。
明星體驗品類。以“現撈、現宰、現做”為特色,支持現場加工,是門店體驗的關鍵。
1.4 肉禽蛋 (Meat, Poultry & Eggs)
豬肉、牛肉、禽類、羊肉、蛋品 核心品類。同樣有“日日鮮”肉品,強調可追溯源頭,提供分割和腌制服務。
1.5 熟食涼菜 (Deli & Prepared Foods)
烤雞、炸物、鹵味、涼菜、中式點心(包子、饅頭) 即食、高頻品類。滿足消費者下班后快速解決一餐的需求。
2. 食品事業部 (Food)
2.1 烘焙 (Bakery)面包、蛋糕、西點、中式糕點 。高毛利、高吸引力品類。大部分為盒馬自營品牌(如“盒馬工坊”),現烤現賣。
2.2 乳品冷藏 (Dairy & Chilled)
牛奶、酸奶、風味奶、黃油奶酪、豆制品 。與生鮮區緊密相連,滿足家庭日常采購需求。
2.3 冷凍食品 (Frozen Food)
速凍面點、冰淇淋、冷凍速食、冷凍肉品 | 品類齊全,包含大量網紅和進口商品。
2.4 糧油調味 (Oil, Rice & Condiments)
大米、面粉、食用油、醬油、醋、調味醬 。家庭基礎消費品,品牌與自有品牌結合。
2.5 休閑零食 (Snacks)
糖果巧克力、餅干、膨化食品、堅果炒貨 。 品牌眾多,注重引進網紅新品和進口零食。
2.6 酒水飲料 (Beverages)
飲用水、碳酸飲料、果汁、茶飲、咖啡、白酒、葡萄酒、啤酒 。 覆蓋全場景,從日常飲用、佐餐到禮品需求。
3. 餐飲事業部 (Catering)
3.1 鮮加工區 (Seafood Processing)
提供海鮮的代客烹飪服務,收取加工費 ,獨特體驗模塊。將超市與餐飲無縫連接,是盒馬標志性服務。
3.2 美食檔口 (Food Court)
日料、韓餐、中式快餐、小吃等聯營檔口 ,豐富店內餐飲選擇,提升顧客停留時間和消費。
3.3 就餐區 (Dining Area) 提供公共就餐座位 ,支持“即買即食即烹”的全場景體驗。
4. 非食品 & 家居 (Non-Food & Home)
4.1 日配家居 (Home & Kitchen) 廚房用品、家居清潔、一次性用品 | 圍繞“吃”的周邊延伸,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。
4.2 個人護理 (Personal Care)
洗發水、沐浴露、牙膏、護膚品(基礎), 精選SKU,主要為高頻或急需商品。
4.3 嬰童用品 (Baby Care)
紙尿褲、奶粉、嬰童輔食 , 精選主流品牌,滿足社區家庭需求。
鮮花 & 其他 (Flowers & Others)
5 鮮花 (Flowers)
鮮切花、綠植、盆栽 ,引流和提升體驗品類。定位“白菜花坊”,讓買花成為日常。
其他服務 (Services)配送服務臺、禮品卡、聯名會員服務 /支撐其“線上線下一體化”運營。
盒馬商品結構的核心特點與邏輯分析
1. 以“生鮮食品”為核心,高頻打低頻
戰略定位:生鮮(水果、蔬菜、海鮮、肉類)是絕對的流量入口和核心競爭力。通過高頻、剛需的生鮮消費吸引顧客到店(或線上APP),進而帶動食品、日百等中低頻商品的銷售。
品質與體驗:在生鮮上不惜成本,通過全球直采、產地溯源、設立“日日鮮”品牌等方式,建立品質信任。
2. 強大的“自有品牌”矩陣
盒馬構建了覆蓋多個品類的自有品牌體系,實現差異化、控制供應鏈和提升毛利的關鍵。
盒馬MAX:主打性價比,覆蓋糧油、紙品等日常消費品。
盒馬日日鮮:主打“不賣隔夜”的極致新鮮,覆蓋蔬菜、肉類、乳制品等。
盒馬工坊:主打熟食、面點和半成品菜,是餐飲化的重要體現。
盒馬有機:主打高端有機食品。
盒馬烘焙:自營烘焙系列。
3.“即食、即烹、即熱”的餐飲化轉型
商品結構中融入了大量餐飲元素,如熟食、烘焙、海鮮加工、美食檔口等。這滿足了現代都市人“懶人經濟”和“快速用餐”的需求,將超市從“買菜的地方”轉變為“解決吃飯問題的地方”。
4. 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商品策略
門店既是零售場,也是倉儲(前置倉)。商品結構必須同時滿足到店顧客的體驗需求和線上訂單的揀貨效率。
因此,商品的標準化、包裝化程度很高(如“日日鮮”蔬菜),便于快速識別和打包。
SKU(庫存單位)數量經過精心設計,既保證豐富性,又避免過度冗雜,以提高坪效和揀貨效率。
5. 數據驅動的精準選品與汰換
依托阿里巴巴的大數據,盒馬能快速洞察消費趨勢,進行靈活的選品和汰換。網紅商品、時令商品、區域特色商品的上新速度非常快,保持對消費者的持續吸引力。
盒馬的商品結構分類表并非一成不變的貨架清單,而是一個動態的、以消費者“吃”的場景為中心、線上線下融合的解決方案。它成功地將生鮮超市、餐飲店、便利店和線上電商的優點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新零售模式。
下表可快速了解它們在幾個關鍵維度上的不同: